扶持民族品牌评级机构 迎接信用评级大发展

发布2014-12-8
来源中国企业信用网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807

  自从1909年穆迪对美国铁路债券开始评级,评级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评级对现代市场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

  要培育一个健康的评级市场,客观、全面、充分、及时地揭示市场中的风险,必须要让更多的信用评级机构发出声音,尤其是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方法体系的评级声音。打破三大垄断,不是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竞争的呼声,而是培育一个健康信用评级行业的需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任何行业都会互联网化,信用评级也绝不会例外。淘宝、京东之类的电商已经催生了对网上商户信誉风险的揭示需求,各种“宝宝”类的网上基金产品、P2P产品和众筹产品也呼唤着信用评级来厘定风险,一个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需求大爆炸的时代即将到来。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项制度安排,信用评级无可替代且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信用违约风险频发,“刚兑”市场潜规则濒临打破的时刻,市场呼吁一个健康强大的信用评级行业,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真正发挥作用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信用评级行业如何谋求更长远的发展?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光,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专访。

  记者:当前中国经济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市场风险骤然增大。作为国内评级机构的重要代表,您认为信用评级行业在整个金融市场乃至社会信用体系和国家安全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罗光:自从1909年穆迪对美国铁路债券开始评级,评级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评级对现代市场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发生时,信用评级机构受到了方方面面的质疑,甚至被指责为次债危机的始作俑者,成为次债危机的替罪羊,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掀起了一股重新检视评级机构存在与作用的浪潮。但时至今日,我们看不到否定信用评级存在与作用的任何理由,更看不到能够替代信用评级对市场风险进行揭示的新的制度安排或方法体系。相反,彻底的质疑从反面验证了信用评级不但无可替代,而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但覆盖了传统经济,而且势必成为互联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风险揭示和标识因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事实上,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制度安排,信用评级通过对市场中各类债务融资工具的风险进行揭示并用简单符号进行标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投资决策依据,其作用不可或缺。它对市场经济是促进还是阻碍,要看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是否健康。不可否认,当今世界,市场几乎完全被穆迪、标普、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垄断。这种格局导致信用评级行业发出的声音、做出的判断必然带有地域性、立场性和片面性,再加上现行信用评级收费模式、公司治理机制、行业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整个信用评级行业处在不健康的状态中。

  要培育一个健康的评级市场,客观、全面、充分、及时地揭示市场中的风险,必须要让更多的信用评级机构发出声音,尤其是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方法体系的评级声音。打破三大垄断,不是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竞争的呼声,而是培育一个健康信用评级行业的需要。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一些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对此持欣赏和支持的态度。

  今年以来,中国市场投资者早已习惯的各类债务工具的“刚兑”保障频频告危,“刚兑”的打破只是时间问题,市场投资者将很快会面临一个风险程度参差不齐,没有兜底保障的真正的市场。在风险自担的债务工具市场中,信用评级将真正发挥其揭示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的功能,所以说信用评级的时代正在到来。

  记者:传统的资本市场评级需求稳步增长,大量金融创新产品需要信用评级,互联网金融评级需求旺盛,信用评级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指向何方?

  罗光:资本市场债务工具评级是传统的信用评级市场,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资本市场信用评级仍将稳步增长。2005年以来,信用债发行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15%,信用类债券发行占比由2005年8.8%发展到2013年的48.4%,这种增长势头将伴随着信用债券发行规模占比的不断提高而持续下去。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发展迅速,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券商保险、基金等的资管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的风险状况良莠不齐。与此同时,参与市场的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从实力雄厚的投资机构到毫无风险意识的“大妈”应有尽有,这些金融创新客观上对信用评级提出了要求。令人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揭示这些金融创新产品风险,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的独立第三方评级依然缺失。未来,“刚兑”的打破将倒逼市场投资者风险意识的提高,信用评级将会在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市场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任何行业都会互联网化,信用评级也绝不会例外。淘宝、京东之类的电商已经催生了对网上商户信誉风险的揭示需求,各种“宝宝”类的网上基金产品、P2P产品和众筹产品也呼唤着信用评级来厘定风险,一个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需求大爆炸的时代即将到来。

  当然,互联网金融与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市场有显著不同,它带有互联网基因,因而,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也必定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渠道、方法,绝不能抱着所谓“正统”的方法、用传统的思维来做互联网信用评级。这对信用评级机构本身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信用评级机构来说,未来谁忽视互联网世界,世界就会抛弃谁。

  记者: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债危机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掌握中国乃至世界评级话语权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需要,您认为应该如何推动国内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并壮大?

  罗光: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军事竞争、外交竞争,全面推进到网络竞争、文化竞争和市场竞争。最近几个月,石油价格急剧大幅下跌,导致石油收入超过一半的俄罗斯财政出现危机。市场普遍认为如果石油大跌背后藏着政治阴谋的话,那么它的目的就是以摧毁俄罗斯经济为目的,俄罗斯有可能重蹈前苏联的覆辙再次被石油战争击垮。

  回顾美国次债危机,信用评级机构未能真实揭示风险,成为各方诟病的焦点。美国经济傲视全球的两大霸权,一是美元,二是评级,操纵这两大霸权可以影响世界乃至许多国家的经济。回看国内,经济国际化、金融市场化成为当前改革的重大方向。如果国内的金融市场没有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民族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而是任由三大机构或其代表者主宰市场,这是在金融市场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在未来的国际化、市场化浪潮中,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失去了评级话语权的中国金融市场将处在危险的处境中,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当前,信用评级涉及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已在理论上取得广泛共识,但在政策以及操作层面上并未形成具体的支持措施。相对而言,目前国内市场上民族品牌评级机构尚处在竞争的劣势。在此,我们强烈呼吁国家各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加大扶持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力度,保持民族品牌评级机构的成长与我国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相匹配,尽快培育出掌控评级话语权的国有或民营信用评级机构,将中国未来市场的影响力牢牢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

  过去的20多年,由于市场发育不足以及对评级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认识不足,我国民族品牌的评级机构发展缓慢。有鉴于此,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转型之初即锁定了评级行业,并收购控股了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经过几年艰难的发展,东方金诚已经成为拥有国内市场全牌照、技术过硬、管理规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有控股民族评级机构。我们愿意和国内其他民族品牌评级机构一道,迅速做大做强,尽快掌控市场中的评级话语权,并且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力争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一席话语权。

主办单位:四川企信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中国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企业信用评估中心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28-85005078 13980762866 咨询QQ:1833232097 电子邮箱:1753270700@qq.com
版权所有:企业信用网技术支持:网站建设仕航软件 备案号:蜀ICP备14020930号-2/34_4.70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客服1

客服2

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