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建信用“红黑名单”
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作为今后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程建设、商务流通、医药卫生、文体旅游、环保、司法等领域从业人员及相关市场主体建立信用数据库,“失信”者列入“黑名单”,直至“封杀”其进入相关领域……
昨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已正式出炉(点击查看文件),按照规划构想,到2020年,我市将实现全市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成与国际惯例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据了解,此《规划》也是我市第一部社会信用专项规划。
与国际惯例接轨
社会信用体系2020年基本建成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成都正处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我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规划》设计,成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健全法制,规范发展;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培育市场,发展产业”的原则有序推进。未来5年,成都将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以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重点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全面建设信用成都,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按照《规划》构想,到2020年,成都将实现全市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成与国际惯例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届时,我市将健全完善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全市,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诚实、自律、守信、互信将在蓉城蔚然成风。
建立信用“红黑名单”
失信者将在领域内被“封杀”
为了让诚实守信成为社会常态,我市今后各行业和个人的信用考核上也将实行“赏罚分明”政策。《规划》中明确提出,成都将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信用领域,培育四类信用主体,包括:政府行政部门、司法机关、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类社会成员。守信者将在财税商资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和激励政策,同时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这四大信用领域涵盖了个人、企业、组织、社会各方面,我市将相应建立起一目了然的信用“红黑名单”。比如: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奖惩记录、考核结果等诚信状况,今后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导游、教师、执法人员、工程建设人士、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将建立诚信档案,产生不良记录的将追究责任并留存档案。
此外,在工程建设、商务流通、医药卫生、文体旅游、环保、司法等领域,还将对从业人员及相关市场主体建立信用数据库,大力引入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开展信用评级,对“失信”的列入“黑名单”进行披露,直至“封杀”其进入相关领域。相关“黑名单”包括:质量失信“黑名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黑名单”、金融失信“黑名单”、食品安全“黑名单”、劳动保障违法行为“黑名单”、环境保护违法行为“黑名单”等。
28项诚信建设任务
“非法用工、学术作假”等将被加大处罚
政府率先使用信用产品;将统计调查单位和统计中介(代理)机构的失信行为纳入信用档案;建立健全学历甄别核查制度,防止学历造假……结合政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和司法公信建设四大方面,《规划》还提出了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28个方面具体任务,其中,诚信体系的机制建设成为一大重点。
政务诚信领域,将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严禁滥用行政权力封锁市场,强化政府自身诚信建设的示范推动作用,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商务诚信领域,将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异地共享制度,联合打击违法经营、制假售假、金融欺诈、“阴阳合同”等失信行为;社会诚信领域,将重点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骗取社保基金、用人单位不缴或少缴住房公积金、非法用工、学术作假、假冒专利等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司法公信领域,将完善司法执法人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机制,司法执法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等不良记录,均纳入执法档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完善“成都信用网”
信用信息 一个平台就能查
作为《规划》的一大亮点,我市将制定技术标准,打造统一的信用平台,确保省内外各城市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公民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将适时启动建设完善成都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成都信用网”,该门户网站集合信息定制、信用监管评级、移动终端查询等功能,并建立微门户等相关平台。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信用信息查询、预警提示等服务,将重点覆盖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工程建设、电子商务、融资担保、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领域和行业。“在建设完善的成都信用网上,全域成都的企业和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注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多项信息都能一览无余。同时,成都与重庆、黑龙江、深圳、宁波、资阳、德阳等省市信用信息系统已实现互联互查,推动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动机制。”
据介绍,成都将构建信用政策法规体系、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体系、区域信用联动体系和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体系等四大信用体系。重点实施六大信用工程:信用信息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信用产品的广泛应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等的数据共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与金融信贷的合作机制建设;信用服务机构培育工程,倡导使用信用产品;此外还将实施信用人才培养工程和诚信文化建设工程,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记者 陈瑾
【 四大信用领域建设要点 】
【政务诚信建设】
政府率先使用信用产品 政务公开纳入考核
政务诚信建设包括规范行政履职行为、建立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强化政府示范推动、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加强公益类事业单位诚信建设5大方面内容。
据介绍,成都市近年来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一直排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下一步,我市将实行对财务、三公经费、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重大建设审批等涉及民生政策的解读制度、文件发布、解读文本联系人等信息同步向社会公布。《规划》明确,将依法行政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和服务的全过程。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投资项目网上管理、社会事务网上办理、公共决策网上互动、政府效能网上监察,大力实施网上政务服务创新工程。政务公开的情况也将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范围。
按照《规划》要求,我市要严格履行政府承诺,探索建立政府信用评估和预警机制。对职能范围内的服务事项,向社会作出服务质量和服务期限承诺。政府要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及信用产品,以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
此外,诚信教育还将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诚信状况也将作为公务员招录考察、考核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我市还将逐步把信用记录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商务诚信建设】
拖欠工资将加大惩戒 失信企业或限期禁入
商务诚信建设包括生产领域诚信建设、流通领域诚信建设、金融领域诚信建设、税务领域诚信建设、价格领域诚信建设、工程建设领域诚信建设、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会展广告领域诚信建设、中介服务业诚信建设、统计调查领域诚信建设、食品药品领域诚信建设共11个方面。
《规划》中提出,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质量承诺制度,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异地共享制度。要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生产经营者的质量信用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披露和市场禁入制度,联合打击违法经营、制假售假等失信行为,营造诚信生产环境。
此外,我市还将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纳税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纳税人信用评价和发布制度,与重点纳税人签订诚信纳税承诺书。同时,我市还将制定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标准,加大对企业在招标投标、工程造价、质量管理、施工安全、工资支付等方面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建立健全电子商务领域信用评价和公示制度,对诚信经营的电子商务主体给予支持,对失信主体予以警告或实施行业限期禁入等惩戒措施。
在食药领域诚信建设方面,《规划》明确,将建立食品药品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制度和惩戒机制。对食品药品领域实施信用分级量化监管,根据对企业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综合评价结果实施信用等级和分类管理。要推动建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市场退出机制。
【社会诚信建设】
过度医疗将被惩戒 “不文明过马路”影响信用
社会诚信建设包含医疗卫生、人口计生领域诚信建设,社会保障领域诚信建设,劳动用工领域诚信建设,教育、科研领域诚信建设,文化、体育和旅游领域诚信建设,低碳环保领域诚信建设,知识产权领域诚信建设,社会组织诚信建设和交通运输领域诚信建设9大方面。
根据《规划》,我市将建立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实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将加大对违法失信医疗机构的监管处罚力度,惩戒过度医疗、收受贿赂等违法失信行为。同时,我市还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信用信息数据库,在养老、医疗、生育、事业、救助、低保、慈善、彩票、缴纳水电气费及保障性住房管理等领域建立信用制度。将各类骗取社会保险基金、诈捐骗捐、骗取保障房、个人恶意逃费欠费、医疗机构套保骗保、骗提骗贷住房公积金等失信记录纳入信用档案。
《规划》还提出,要加强控排企业碳排放核查,建立企业碳排放行为诚信档案。我市将建立完善企业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信用评价、分类监管和“黑名单”制度,根据企业的环境保护信用等级予以相应的奖励和惩戒。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中对“中国式过马路”等公民不文明交通行为也有约束制度。《规划》明确,将建立公民文明交通信用数据库和全市交通信用档案。将实现公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与交通责任事故信息和全市企业、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对接;实现公民文明交通信用信息和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务员管理、交通运输、银行、保险公司等部门机构的共享。
【司法公信建设】
构建司法公开社会评价和反馈信息机制
司法公信建设包括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加强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诚信建设、健全司法监督工作机制3个方面。
《规划》中明确,将完善司法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及时更新,与其他部门和行业实现资源共享互通。要加大审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构建司法公开社会评价和反馈公开程序性信息和直接影响当事人权益的实体性信息机制。同时,还将完善司法执法人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执法办案考评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执法档案管理制等制度。
此外,我市还将建立司法执法人员执法档案,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工作制度。按照要求,司法人员严格执法、忠于职守的优秀记录以及徇私枉法、徇情枉法、不作为或乱作为等不良记录均纳入执法档案,作为考核、奖惩、晋级晋升的重要内容和依据。